找到相关内容5523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毁人成功实乃自毁

    要尽力为他掩盖这件恶事啊!”使别人能够成功,也不致于有失自己的德行,古人是这样的存心;况且是已经成功的人,竟然还敢去毁坏他的成功啊!   故事一:   明朝的曾铣,负责边防的军务,他想要收复河套;...

    了凡弘法学会

    |口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8/0914065229.html
  • 破除名闻利养

         伤嗟种类,习气弥深。闻经一字,而不识其心。见像一尊,而岂知标体?若色见声求,俱成邪道。出家之子,既到这里,莫错下注脚,且仔细看是个什么道理?古人云:“听其言,观其行。”言行相乖,心口不一。贪财爱色,嗔喜无时。动静离真,合尘背觉。见有见无,怕贫忧死。此正是外道邪魔,滥觞正宗,迷惑凡流,入深险道。千劫万劫,不得出轮。   经云:“非众生咎,邪师过谬。”此等邪辈,如何可验?一日十二时中...

    普庵禅师

    |出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8/0759065265.html
  • 长三角景点之普陀山

    汉儒梅福来山隐居,故唐代以前称梅岭山。唐懿宗时始供观音。经历代修建,岛上古木参天,奇花异木遍布,四周渔帆点点,水天一线,山上寺庵禅院,星罗棋布,素有   “海天佛国”“南海圣境”、“蓬莱仙岛”之称。古人云“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普陀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9/0741435583.html
  • 忍是无价宝

    怎样的逆境来临,都要用“逆来顺受”的心理来接受,不要被境界所转,向他们竖白旗,低首称臣。古人说:“小不忍,则乱大谋。”忍是无价宝。“忍片刻,风平浪静;退一步,海阔天空。”  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,有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|忍辱|宣化上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1821066742.html
  • 做人处事的态度(二)

    待我,同样的,我也应该厚以待人。可是有时如果太浓、太热了反而不能长久,所以古人说:“君子之交淡如水。”尤其学佛的人,对感情更应该淡然处之,千万不要攀缘,不要到处拉关系、找人情。   三、化他重于被化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星云|沟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1842006890.html
  • 数万元一张的明末黑色唐卡

    黑色与金色的对比格外醒目,如同具有三维立体空间效果,让唐卡上的菩萨一下子有了动态的感觉。   经过放大镜仔细查看,原来古人先是用朱砂色勾勒菩萨的轮廓线条,然后上金涂彩。观世音菩萨以密宗的形态端坐在莲花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万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4/1451299014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唐代玄奘是传译瑜伽学派的,真谛也是传译瑜伽学派的,对比之下,他们译传瑜伽学有什么不同?

      赵朴初答:据玄奘所传,戒贤生于公元528年,可以推定护法约生于530年。而真谛生于498年,故真谛长于护法三十余岁。又真谛译有陈那著的《无相思尘论》(即玄奘译的《观所缘缘论》)和《解拳论》(即义净译的《掌中论》),陈那是世亲的弟子而为护法之师,可见真谛是介于陈那、护法之间的佛教有宗大师。玄奘所传以护法的学说为正义,其门下传述以真谛之学及地论师之说为旧说或旧译,而称玄奘所传为新译,古人(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教常识问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7151610828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我用功静坐,觉心中有点动,是什么道理?请法师指示修的法门。

    只有空空洞洞黑黑暗暗的,便是无始无明,我们的思想不必断,便用这个思想,从这个无始无明那里打破,无明一破,我们真的佛性就发现出来了;真心的佛性发现出来时,四缘六尘皆变为佛性,四大肉体皆为法身,故古人云: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042110955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净土世界但指西方有,东方及他方有没有?

    ,发愿来生,生善知识家,早闻佛法,明心见性;我今说一比喻,如一母所生之子,有聪明有鲁钝,聪明者前生必是好人、读书人,有宿根,古人云:书到今生读已迟,况种下佛法的种子,有夙根,来生决定不会迷昧。   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282110980.html
  • 恐误同参一首诗

    为了顾念道友诗篇的信誉,所以就入灭了。禅师们的友谊,生死以之,实在非常难得。         古人有一死以酬知己,但那都是为了报恩,或其他事故,而布衲禅师只是为了道友的游戏笔墨,就以死来维护道友的意见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293716433.html